中国煤炭领域有良知的专家学者们都到哪里去了
如今中国煤炭产业界深陷产能过剩的泥潭,不能不说是业界中“馊主意”叠加的产物——就连我这个具有10年以上井下采煤工作经历的“煤黑子”都看出来的许多“大大小小忽悠人”的“理论与措施”居然能在中国煤炭产业界横行,我不得不发出感慨:有良知的专家学者们都到哪里去了?中国煤炭产业还要让一些“混混们”糟蹋到什么程度才可罢休!
且不说曾经鼓吹中国煤炭消费数量将到达到70~80亿吨/年的权威预测,也不谈中国“煤变油”对煤炭消费需求将达到10亿吨以上/年的权威鼓噪……仅就什么“中国能源赋存特点是缺油、少气、富煤”这一点,结果为了挖煤,不仅弄得中国大地千疮百孔,水土流失,在弄成个世界“排碳”老大的同时,也造就成了中国煤炭产能的极度过剩。随之而来的就是煤炭市场价格的大幅度下跌,中国煤炭生产企业面临的困境也就可想而知……
▲ 行业脱困,任重道远
用消减落后产能的方法来减少市场上的煤炭的供应数量,确实是解决目前中国煤炭生产企业困境的最好方法。如何消减煤炭产能的工作,最后要落实到如何鉴定“落后与先进”的分类上来——这不是一个“贴标签”的简单过程,而是一个以市场价格为标准进行筛选的过程。换句话来说,就是要筛选出长期能在超低价格环境中仍能坚持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企业,然后再给予应有的回报,与此同时要毫不留情地淘汰掉仅仅投机商业利润的企业。
▲ 当前困境的解决岂可简单地“一刀切”?
就在大浪淘沙的关键时期,“馊主意”又开始在中国煤炭行业现身——不分青红皂白,不分先进与落后,凡是中国煤炭生产企业按矿井的生产能力一律减产16%的政策不仅出台,还在“力行贯彻”——我不想知道这些政策制订者、执行者是否具有起码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也很难想象他们具有简单的经济学、经营学的头脑,奇怪的是就连“一个企业生产达不到设计标准,就达不到盈利设想,甚至会亏损、倒闭”的简单道理都不懂的“混混们”,居然成为中国煤炭产业政策的制订者、中国煤炭产业脱困的拯救者,更加令我不解的是中国煤炭产业中的院士、博士、经济学家等等不至于都“逃亡”光了吧。
非逼迫得我们这些挖煤的“煤黑子”用“农贸市场”中最简单的理论,呼吁“别让神华、中煤、兖矿等属下先进的低成本煤矿减产,别把这些先进的低成本煤矿拖垮,鼓励这些先进的低成本煤矿大大增产,以此进一步降低煤炭的市场价格,使在经济转型中的下游企业运行以及国民生活得以保障,并以此来淘汰落后高成本的煤矿,阻止进口煤炭在中国市场中的横行……”——到如此境地——不可吧!
文章地址:http://www.hnkmjd.com/xyzx/41.html ,水泥发泡机,注浆泵,矿用注浆泵,矿用湿喷机,湿喷机,砂浆输送泵,矿用喷浆机;如需转载请注明本文来源出处!